近日,工业与信息化部组织起草的《电瓶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对外发布。该规范旨在提升电瓶车锂离子蓄电池的安全水平,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我国电瓶车保有量已超越3.5亿辆,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然而,近年来,由于电池不合规等原因引发的火灾事故频繁发生。因此,《技术规范》对适用于《电瓶车安全技术规范》中最大输出电压不超过60V的锂离子蓄电池进行了规定。
《技术规范》从单体电池和电池组两个层面规定了锂离子蓄电池在电瓶车中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其中,在单体电池方面,主要考虑了过充电、过放电、外部短路、热滥用、针刺等7项安全要求;而在电池组方面,则考虑了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环境安全、热扩散以及互认协同充电等7个方面共22项安全要求。
目前,常见的电瓶车用锂离子蓄电池主要有锰酸锂电池、磷酸亚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等。其中,三元锂电池又可大致分为高镍体系的镍钴锰电池、镍钴铝电池以及无镍的磷酸锰铁锂电池等。然而,《技术规范》明确规定,针对单体电池,只有通过严格的过充电(1.5倍)、针刺等测试后才能合格。而高镍体系的三元锂电池很难通过上述测试,因此今后很难应用于电瓶车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规范》仅适用于GB 17761《电瓶车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最大输出电压不超过60V的电瓶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因此,它不适用于电动滑板车、平衡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三轮车等车辆使用的锂离子蓄电池。
工信部表示,《技术规范》对于规范电瓶车用锂离子蓄电池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可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并促进电瓶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