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力研究报告:电动+国际化双增长点“合力”迎来新机遇

发布日期: 2024-07-08 作者: 合力1-10吨内燃叉车-系列

  安徽合力是国内叉车制造商龙头,在全世界营收保持在前十名。安徽合力的前身为合 肥叉车总厂,始建于 1958 年,是机械部定点生产叉车的大型重点骨干企业;1992 年安徽叉 车集团公司成立,1993 年合肥叉车总厂改制成立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1996 年在上海证 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安徽合力及前身生产叉车已有六十多年历史,目前成为国内顶级规模的 叉车生产、科研和出口基地。公司于 2006 年进入世界工业车辆行业十强,截至 2022 年, 产销量连续 32 年位列国内第一,连续 7 年位列全球叉车企业排行榜第七名。

  公司主营业务为叉车,产品品种类型齐全。企业主要从事工业车辆及关键零部件等产品的研 发生产及工业车辆后市场服务,主流产品是合力牌系列叉车,拥有 24 个吨位级(覆盖 0.2 至 46 吨)、500 多个品种、1700 多种型号,类型涵盖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电动乘驾式仓 储叉车、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和内燃平衡重式叉车。除叉车外,公司主营还包括智能物流 系统、港机设备、特种车辆、工程机械及传动系统、工作装置等关键零部件。 2022 年,公司叉车产品及配件营收 155.5 亿元,同比增长 1.8%,同比增长较低主要系 2022 年疫情影响导致国内叉车需求低迷所致,2012-2022 十年间 CAGR 达 10.4%。2022 年叉车产品及配件营收占比 99.2%,贡献了公司绝大部分营收和利润,毛利率 16.7%,同比 增长 1.1 个百分点,主要系原材料钢材市场价格下跌和高毛利的锂电产品占比提升所致。

  公司产品以国内销售为主,海外市场营收占三成。2022 年,公司国内营收 109.2 亿元, 同比下降 11.3%,国内营收占比 69.6%,是公司主要的商品市场,毛利率 15.6%,同比增加 0.1 个百分点。公司海外市场 2022 年贡献 47.2 亿元营收,同比增长 53.4%,主要系公司大 力发展海外业务,海外中心处于销售释放红利期;海外营收占比 30.4%,毛利率 19.3%,同 比增长 3.0 个百分点。

  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22 年归母净利润大幅提升。国内叉车行业近几年需求旺盛, 公司作为国内叉车龙头充分受益于市场增长,营收稳步向上。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 156.7 亿元,同比增长 1.7%;2023Q1 营收 41.5 亿元,同比增长 5.2%。公司归母净利润近几年略 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态势。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9.0 亿元,同比增长 42.6%;2023Q1 归母净利润 2.6 亿元,同比增长 35.6%,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主要系原材料钢材价格下跌和高 毛利的锂电产品占比提升所致。

  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均有回升。2022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 17.0%,同比增加 0.9 个百分 点,净利率 6.5%,同比增长 1.4 个百分点。由于原材料钢材价格下跌和高毛利的锂电产品 占比提升,2022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出现了反弹,结束了 2019年以来持续的下滑趋势。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力的提升,2022 年成为公司盈利能力拐点,未来公司利润率有 望继续回升。 公司费用管控能力增强,费用率呈下降趋势。公司注重费用管控能力,2022 年公司期 间费用率 9.9%,同比下降 0.6 个百分点。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规模效应显现,近年来销 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22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 3.5%,同比增长 0.1 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 2.7%,同比增长 0.1 个百分点。过去五年公司财务费用率始终保持在不 超过 0.1%的低水平,同时研发费用率稳定在 4%以上。

  省政府财政加持,股权结构较为集中。截至 2023 年一季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安徽 叉车集团,持股 38.97%,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安徽叉车集团是安徽省国资委 90%控股企业, 安徽省财政厅持有 10%,具备地方政府支持优势。除安徽叉车集团外,前十大股东各自持有 股份均不超过 2%。

  叉车即机动工业车辆,是工业车辆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业车辆是指用于搬运、牵引、推 顶、起升、堆垛或在货架上分层堆垛各种货物,带有动力或非动力驱动装置的轮式车辆。根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的分类标准,工业车辆主要分为机动工业车辆、牵引 车(Class VI)、越野叉车(Class VII)、手动和半动力车辆(Class VIII)和固定平台搬运车 (Class IX)。其中,机动工业车辆又分为电动叉车(以电池为动力源)和内燃叉车(以发动 机为动力源),电动叉车包括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Class I)、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Class II)和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Class III),内燃叉车即内燃平衡重式叉车(Class Ⅳ/Ⅴ)。

  我国叉车销售结构以平衡重式叉车及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为主。其中内燃和电动平衡重 式叉车使用场景相同,均具备重载以及举升功能。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相当于电动化的传统 无动力板车,通常用于轻载的整垛货物搬运,绝大部分机型不具备举升功能。因其替代无动 力的板车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近年来我国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大量替代传统无动力板车, 根据 CITA 数据,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 2017-2022 年销量由 14.1 万台增长至 52.5 万台,年 复合增长 30%,具有较好成长属性。但因其单价较低,在营收和利润上对企业业绩的贡献较 为有限。 叉车下游应用广泛,制造业和物流业是叉车的主要应用领域。叉车下游应用广泛,在各 类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纺织、食品生产、能源、化工、冶金、交通运输、物流商贸领域均 有应用。不同于挖掘机、混凝土机械等传统工程机械,叉车与房地产、基建投资增速关联度 不高,叉车保有量随经济总量增长而增长,波动性与宏观经济景气程度相关,小于传统工程 机械。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叉车下业需求同样较为分散,按照行业性质分类,制造业 需求占比约 52%,物流转运类需求占比约 16%,制造业和物流业为叉车下游最主要的应用 行业。

  2023 年下半年或 2024 年上半年制造业将进入主动补库存周期向上阶段,叉车需求上行。 按照库存周期理论,我国制造业目前正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或将于 2023 年下半年或 2024 年上半年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库存周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被动去库存、主动补库存、被 动补库存、主动去库存,其分别对应基钦周期中的复苏、繁荣、衰退、萧条。我们利用工业 企业营业收入代表市场需求,利用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代表库存情况,数据显示自 2022 年 加入 WTO 以来,我国已经历五个完整的库存周期,平均每轮周期耗时 40.2 个月。目前我国 工业产品需求与库存双双下降,表明我国工业企业目前正处于基钦周期中的主动去库存阶段, 预计将于 2023 年下半年或 2024 年上半年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

  全球叉车市场空间巨大,2022 年全球叉车销量超 200 万台,亚洲占比过半。根据世界 工业车辆统计协会数据,全球叉车销量从 2014 年的 106.3 万辆增加至 2022 年的 200.6 万 辆,年复合增长 8.3%。2019 年经历低谷之后的两年增长迅速,2021 年同比增长 24.4%, 主要系疫情放缓,制造业、物流业复苏所致。从地区来看,2016 年以来亚洲一直是全球最 大的叉车消费市场,2020-2021 年连续两年占比超过一半。

  国内叉车销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4 年以来国内叉车销量增长趋势和全球销量趋势相同, 据 CITA 统计数据,中国叉车销量由 2008 年的 16.8 万台增长至 2022 年的 104.8 万台,年 复合增长率 14.0%,显著高于全球的 11.3%。叉车制造技术较为成熟,技术难度相对较低, 中国具备市场空间规模优势及劳动力、供应链等成本优势,凭借高性价比逐渐占据全球叉车 供给的主导地位,我国叉车占比由 2016 年的 32.1%提升到 2022 年的 52.2%。 2022 年,受到疫情管控影响,外加行业周期性调整、国际局势紧张等不利因素影响,较 2021 年销量下滑 4.7%。2023 年随着疫情管控的放松,制造业、物流业开始复苏,加之叉 车行业将迎来新的更新周期,预计 2023 年叉车市场需求恢复增长。

  过去十年我国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2022 年中国人口 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根据国 家统计局数据,2022 年我国总人口为 14.1 亿人,同比下降 0.1%,61 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同时,人口红利正逐渐被消耗,2022 年中国劳动力人口(15-64 岁)9.6 亿,占总人口 68.0%; 比上年减少 554 万人,同比下降 0.6%。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自 2013 年达到顶峰后连续减 少,至 2022 年累计减少 5069 万人。

  劳动力人口减少外加人工成本上升,叉车替代人工成为必然趋势。伴随中国劳动力人口 的减少,与叉车密切相关的下业,如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的劳动力 成本也在不断上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 年制造业平均工资为 9.2 万元/年,同比增长 11.7%,2012-2021 年间年复合增长 9.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平均工资 11.0 万元/年, 同比增长 9.2%,2012-2021 年复合增长 8.4%。在劳动力人口减少、人力成本逐年上升的情 况下,下游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叉车替代人工成为必然趋势,下业对叉车 具有长期需求。

  叉车作为通用设备,其增速与制造业 GDP 增速高度相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 年 以来,我国制造业 GDP 逐年上升,2022 年制造业 GDP 达到 33.5 万亿元,同比增长 5.9%; 2008-2022 年由 10.3 万亿元增长至 33.5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 8.8%。对比 2008 年以来制造 业 GDP 增速曲线和叉车销量增速曲线,可以明显发现制造业 GDP 与叉车销量之间高度相关, 制造业 GDP 每升高 1 亿元,叉车平均销量增加约 3.2 台。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制 造业生产总值将持续增长,届时将为叉车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物流业是叉车下游应用的第二大行业,物流效率的提升为叉车需求增长提供动力。物流 总费用占 GDP 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效率的重要指标,通常认为更低的比重代表更高的 物流效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 年中国物流总费用 17.8 万亿元,同比增长 6.6%。中 国物流总费用占 GDP 的比率自 2013 年以来总体呈下降趋势,由 2013 年的 18.0%下降到 2022 年的 14.7%,意味着近年来国内物流效率不断提升。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物流总费用占 GDP 比重仍处于较高水平。尽管我国物流 总费用占 GDP 比重近年来不断降低,但始终保持在 14.5%以上的较高水平,而在发达国家 和地区,这一比重稳定在 10.0%以下。2022 年美国物流总费用占 GDP 的比重为 8.0%;2020 年中国香港物流总费用占 GDP 的比重为 8.5%、欧洲的比重为 8.6%,与之相比,我国物流 效率还有待提高。叉车作为提高物流搬运效率的机械设备,将在物流效率提高要求不断提出 的过程中获得新的需求增长点。

  国际叉车行业丰田营收超过二三名之和。根据美国《现代物料搬运》杂志数据,2021 年日本丰田公司共销售 26.6 万台叉车,实现营收 159.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5.7%,稳居世 界第一;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团分别以 24.1 亿美元和 22.7 亿美元营收占据第 7、8 名。合力、 杭叉 2021 年分别销售 27.5 万台和 24.8 万台叉车,在数量上和丰田相差无几,但营收只有 其 1/7 左右。发达国家叉车行业起步早,目前以高端产品为主,单台叉车价值量高;中国叉 车价值量较低,与国外一线品牌仍有差距。随着市场进一步开发、叉车高端化,国内叉车企 业规模提升空间巨大。

  国产叉车性价比高,在海外市场大受欢迎。目前高端叉车市场海外公司有明显优势,国 产品牌影响力和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我国出口叉车基本为高端产品,质量与国际一线品牌 相差无几,但售价更低,具有较高性价比。随着国产叉车国际认可度不断提高,叉车出口量 也逐步提升,据 CITA 数据,2022 年我国叉车出口量 36.2 万台,占叉车总销量的 34.5%。

  国内叉车企业众多,梯队分化明显。相比于其他通用设备,叉车行业壁垒相对较低,行 业竞争较为激烈。根据中叉网数据,2022 年有 15 家工业车辆制造商年销售量超过 1 万台, 20 家超过 5000 台,25 家超过 3000 台,32 家超过 2000 台,目前行业内仍存续约 130 家 企业。根据企业的收入规模,大致可将国内叉车企业分为三个梯队。近年来,国产叉车销量 占比快速提升,形成了以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团为双龙头的稳定格局,伴随激烈的竞争,行业 格局将持续优化。 合力、杭叉双龙头合计市占率近 50%。合力和杭叉主要产品均为叉车,且均定位国内中 高端市场,为国内叉车领域双寡头。2015 年以来,两家公司市占率均在 20%以上,2020 年 两家龙头市占率迅速提升,合计市占率首次超过 50%。主要系疫情影响下,规模较小的企业 供应链和销售网受到较大影响,两家龙头企业复工复产更及时,且采取降价促销等措施所致。 2021 年疫情管控逐步常态化,对供应链的影响减弱,价格战逐渐停止,两家龙头企业市占 率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近 50%的较高水平。

  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国四标准推动叉车产品结构升级。随着国内外政府对于环保的重视 程度逐渐加强,企业对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日益重视。相较于内燃叉车,电动叉车具有无污 染、噪音低等优势。我国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家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国四标准)于 2022 年 12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所有生产、进口和销售的 560kW 以下(含 560kW)非道路移动机械及 其装用的柴油机须满足国家第四阶段排放标准要求。相较于国三标准,国四标准对尾气中碳 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伴随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力度的加强, 高排放、高耗能的传统内燃叉车有望被加速改造或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节能环保的电动叉车。 未来随着锂电池技术的成熟,电动叉车在使用成本上还拥有继续下降的空间,其运行可靠性 也将进一步赶超内燃叉车。

  电叉车在使用成本方面远低于内燃叉车,平均每年可节省 3.6 万元。相对于内燃叉车, 电动叉车的劣势在于初始购置成本较高,但电动叉车的能耗成本和维护成本远低于内燃叉车。 根据硕星工业数据,一台 3 吨电动平衡重式叉车相较于同样规格的内燃平衡重式叉车,每年 使用成本可以节省约 3.6 万元。随着燃油价格的进一步上升,下游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电动叉车替代内燃叉车将成为必然趋势。

  仓储叉车需求旺盛,带动叉车电动化率迅速提升。除政策和成本两大驱动因素外,随着 国内外仓储物流业快速发展以及手动搬运车向电动搬运车转换需求的释放,仓储叉车需求旺 盛,尤其是电动仓储叉车(Class III)出现爆发式增长。据 WITS 和 CITA 数据,Class III 叉车 2017-2022 年全球 CAGR 为 14.9%,2017-2022 年中国 CAGR 为 30.2%,远超对应时 间段全部叉车销量增速(分别为 8.5%和 16.1%)。

  叉车电动化趋势明显,内燃叉车销量占比呈下滑趋势。随着技术进步,电动叉车在耐用 性、可靠性和适用性等性能方面显著提高,正在逐步取代内燃叉车,渗透率快速攀升。据 WITS 和 CITA 数据,2022 年我国电动叉车销量 67.5 万台,电叉车渗透率 64.4%;全球电 动叉车销量 141.6 万台,电叉车渗透率 70.6%。2010 年以来,我国叉车电动化率稳步提升, 由 22.7%提升至 2022 年的 64.4%,但与欧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着较大差距:2021 年欧洲叉 车电动化率已经达到 88%,美洲叉车电动化率也接近 80%。考虑到我国环保政策日益严厉、 电动叉车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适用范围越来越广,再加上下游产业的高要求,我们认为 电动叉车逐步取代内燃叉车的趋势仍将继续。

  平衡重式叉车电动化潜力巨大,但内燃平衡重式叉车未来仍有一席之地。内燃平衡重式 叉车与电动平衡重式叉车使用场景相同,各有优缺点:内燃平衡重式叉车售价较低,且柴油 发动机动力强劲,但根据前文测算可知其每年使用成本远高于电动平衡重式叉车;电动叉车 价格虽较高,但是其具有环保、噪声小、使用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平衡重式叉车电动化率提 升较慢,2022 年全球平衡重式叉车的电动化率为 36.2%,中国平衡重式叉车的电动化率仅 为 26.1%。在“碳中和”大背景下,环保政策趋严将驱动电动平衡重叉车比例进一步提升, 但在起升吨位数较大的场景下更为适用的内燃叉车未来仍将占有一席之地。

  锂电密度高充电快,全生命周期价格更低。传统的电动叉车中使用的蓄电池主要是铅酸 电池,随着锂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锂电池逐渐成为铅酸电池的最大竞争者。由于叉 车作业地点大多为厂区,工作强度和环境比较固定,因此锂电池的诸多优势可以在电动叉车 中得到体现:1)锂电池充电速度更快,可以高效地利用工歇和休息时间进行电量补充;2) 锂电池使用寿命更长,打消了使用者频繁更换电池的顾虑,全生命周期费用更低。 目前在我国的电动叉车中,I 类车和 III 类车的锂电化程度已经到达较高水平,II 类车尚 有提升空间。据 CITA 统计数据,2022 年我国电动叉车市场锂电叉车渗透率达到 64.2%,较 2017 年增长近 60 个百分点。随着锂电技术的进步,锂电池成本将进一步下降,锂电叉车代 替铅酸电池叉车的进程将继续加速。

  AGV 现处于培育期,叉车智能化是未来发展方向。叉式移动机器人(AGV)是在叉车 上加载各种导引技术,构建地图算法,辅以避障安全技术,实现叉车的无人化作业。随着行 业对自动化搬运的要求越来越高,近两年,融合了堆垛功能与自动化导向搬运的叉式移动机 器人受到应用企业青睐。据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2021 年中国叉式移动机器人(含视觉导航)销量达 8000 台,同比增长 60.0%,市场规模约为 24.5 亿元,同比增长 42.4%。 现阶段国内无人叉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特点主要体现为市场规模基数小、增长速度快、 市场空间庞大,客户需求多样化。随着智能叉车技术继续进步、成本逐年降低,其应用规模 将持续扩大。

  2023-2025 年国产叉车销量及市场空间预测假设: 1)叉车销量与制造业景气度有很大相关性。根据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预测,2023 年中国 制造业 GDP 增速预计达到 5.0%,之后放缓,假设之后增速每年降低 0.5%至 2025 年。 2)选用制造业 GDP 作为影响因子,近年来制造业 GDP 对叉车销量的刺激不断增大, 由 2008 年的 1.6 台/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3.1 台/亿元,随着未来制造业 GDP 增长量对于 效率提升的要求不断增加,预测之后三年制造业 GDP 增长对叉车销量的刺激将持续走高, 分别为 3.2 台/亿元、3.3 台/亿元、3.4 台/亿元。 3)叉车电动化是必然趋势,内燃叉车销量增速将放缓,假设 2023-2025 年内燃叉车每 年增速比叉车总销量增速低 5 个百分点,增速分别为 2.5%、2.8%、2.2%。 4)目前 III 类车已达到发展瓶颈,增长速度将放缓,II 类车由于售价较高且国内应用场 景未完全开发,2025 年前较难看到爆发式增长。因此假设 III 类车占电叉车比例稳定在 78% 左右,每年下降 1%直至 2025 年;同时 II 类车占比稳定在 2.5%,其余电叉车均为 I 类车。 5)由于国四标准的实施,内燃叉车排放更加严格,预计均价将由目前的 6.5 万元/台上 升至 7.0 万元/台;目前 I 类车、II 类车、III 类车平均售价分别为 10.0 万元、5.5 万元、1.1 万元,随着锂电占比的提升,预计到 2025 年三种电叉车售价分别有 0.5 万元、0.5 万元、0.1 万元的涨幅。

  合力营业收入保持行业第一,归母净利润略低于杭叉。2015-2022 年,合力收入由 56.9 亿元增长至 156.7 亿元,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同期杭叉收入由 45.7 亿元增长至 144.1 亿元, 规模仅次于合力。2022 年度合力实现营收 156.7 亿元,同比增长 1.6%,实现归母净利润 9.0 亿元,同比增长 42.6%;同期杭叉实现营收 144.1 亿元,同比下降 0.5%,实现归母净利润 9.9 亿元,同比增长 8.8%。

  合力利润率水平低于杭叉,毛利率 2022 年起开始回升。从两家企业毛利率情况来看, 2015-2022 年两家公司的毛利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上涨。2019-2021 年叉 车原材料螺纹钢价格不断攀升,2021 年 5 月最高点超过 5600 元/吨,涨幅达 41.9%;自 2021 年三季度起,原材料价格开始回落,两家公司毛利率将从 2022 年起有所上升。净利率方面, 两家公司近三年净利率均有所下滑,主要系行业竞争激烈,研发费用率不断提高所致。

  合力、杭叉叉车业务营收规模断层式领先,龙头优势明显。除第一梯队的合力、杭叉外, 国内主要叉车企业还有中力、龙工、诺力股份等。在营收方面,两家龙头企业实现断层式领 先;在销量方面,中力股份与合力、杭叉处在同一级别,其余企业叉车销量均明显低于前三 家。

  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2 年,公司研发费用 6.2 亿元,同比减少 13.5%,研发 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 3.9%,同比下降 0.9 个百分点,主要系会计准则变更导致部分研发 费用计算至成本端。自 2018 年以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逐年攀升,但由于 公司出色的盈利能力,研发费用率始终保持在 5%以内。2022 年公司共有研发人员 1398 人, 占总员工的 16.0%,较去年有所降低,主要系公司内部统计口径调整所致。 充分发挥自身大平台优势,优化产品结构。截至 2022 年底,公司累计获得有效授权专 利 3302 项,其中发明专利 248 项;主持制定国际标准 2 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5 项,主持 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49 项、行业标准 26 项、团体标准 6 项;实现了从产品到专利再到标准 的提升。2021 年公司共计上市新产品车型 362 款,其中电动新能源系列产品 52 款,公司近 年来充分发挥自身平台优势,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为迈向“2060”双碳目标积极行动。

  2018 年底收购宁波力达,积极布局电动仓储叉车。宁波力达物流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7 年,深耕仓储叉车领域十余载,专注于电动托盘搬运车和托盘堆垛车产品,2016、2017、 2018 前三季度均实现 2.5 亿元以上营收。公司在 2018 年 12 月收购宁波力达 66%的股份成 为其控股股东,开始布局仓储叉车电动化赛道。 2020 年收购加力股份,强化电动仓储叉车实力。加力股份成立于 2011 年,专注于电动 仓储叉车领域,2018、2019、2020 年营收分别为 1.6 亿元、2.7 亿元、3.8 亿元。2020 年 10 月公司收购加力股份 62.6%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截至 2022 年年报,公司拥有加力 股份 70.4%的表决权。公司收购加力股份后,在仓储叉车领域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

  公司售后服务一流,网点遍布全国。公司多年来投入巨资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 网络,目前拥有 25 个省级营销网络和 500 多家销售服务网点。公司承诺主要部件质保期 1 年或工作 2000 小时;从接到用户反馈的产品故障信息起,距离服务网点 300 公里内区域 24 小时进行到场售后服务,600 公里内 48 小时服务,600 公里外 72 小时服务,响应迅速、及 时。 加速海外中心布局,发展国际市场。公司拥有欧洲、北美、东南亚、中东四个海外中心, 并在海外 80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海外代理网络。2022 年公司叉车出口 7.8 万台,同比增长 21.9%;海外营收 47.2 亿元,同比增长 56.6%,海外收入占比提升 10.2 个百分点。随着公 司产品力不断提升,未来有望获得更多海外市场空间,朝着“世界五强,百年合力”的目标 前进。

  成立合资公司,打造租赁业务;打通上游,实现核心零部件自产。 2016 年 7 月,公司 与德国永恒力集团合资成立永恒力合力工业车辆租赁公司,着手打造叉车租赁业务,为客户 提供个性化搬运解决方案。同时公司向上游发展,拥有合肥铸锻厂、蚌埠液力、安庆车桥等 子公司,实现核心零部件自产,进一步提高产品毛利率。

  紧跟市场步伐,全力发展锂电叉车。公司顺应行业“锂电化、低碳化、智能化”的发展 趋势,陆续上市了国四动力、氢能源叉车、G2 锂电等新品,为我国工业车辆品牌竞争国际 市场给出了“中国方案”。2023 年 2 月 22 日,公司全新一代 H4 锂电新能源叉车正式发布, 首批 110 台 H4 叉车已交付海外客户,顺利启航欧洲。目前公司生产的 I 类车中,锂电叉车 占比 65%,III 类车锂电渗透率接近 100%。 发展智能化叉车,开拓自动化物流板块。公司实施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能服务和工 业互联网“三智一网”的发展模式,在智能制造方面,通过建立 5G 智能车间和智能化生产 线,打造实时、协作、透明、数字化的高效智能工厂;在智能产品方面,推出 5G+AGV、堆 垛式 AGV、重载叉车式 AGV 等高端智能化产品,公司智慧物流系统已在仓储、物流、家电、 汽车等多个行业得到产业化应用。

  关键假设: 假设 1:叉车锂电化进程持续加速,加之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开拓,电动平衡重式叉车产销量 增加,2023-2025 年预计 I类车销量分别为 5.1、6.6、8.6万台,均价分别为 12.0、12.0、12.0 万元;II 类车预计销量分别为 4300、4700、5200 台,均价分别为 28.0、28.5、29.0 万元。 假设 2:目前 III 类车保有量已接近瓶颈,未来销售主要以存量更新为主,2023-2025 年 预计公司 III 类车销量分别为 9.6、10.0、10.6 万台,均价分别为 1.0、1.0、1.0 万元。 假设 3:随着环保要求日渐严格,公司内燃叉车销量将逐渐放缓,2023-2025 年预计内 燃叉车销量分别为 13.9、14.6、15.3 万台,均价分别为 7.0、7.5、7.5 万元。 假设 4:随公司加大海外市场渠道建设,公司海外订单增加,2023-2025 年预计外销 占比分别为 34.0%、37.8%、43.0%,海外市场毛利率分别为 19.5%、20.0%、20.0%;国 内市场毛利率分别为 16%、16%、16%。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